第四章
第四章 (第1/2页)信使慌了:红薯没吃完,就回汴梁?
中军帐的油灯晃悠着,把老赵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汴梁来的信使僵在原地,手里的蜜渍红薯滚在脚边,焦皮摔裂,甜汁浸在羊毛毡上——他哪敢接老赵的话?符太后让他来催“驰援邢州”,结果这位点检倒好,直接说要回汴梁穿黄袍,这要是传回去,太后不得惊得摔了茶盏?
“点……点检,”信使颤巍巍捡起红薯,指尖都在抖,“这……这怕是不妥吧?契丹人都快到邢州了,您要是回汴梁,北境的兵……”
“北境的兵有韩令坤盯着,丢不了。”老赵坐在胡床上,从老李刚送来的筐里摸出块热乎红薯,掰开来吹了吹,“倒是你,吃完这红薯,连夜回汴梁——告诉符太后,朕不是去谋逆,是老天爷让朕穿这黄袍。”他指了指旁边叠得整齐的明黄布包,“袍子里绣着‘点检作天子’,雷劈出来的,你不信,回去可以自己看。”
信使的脸更白了,嘴唇动了动,想说“哪有雷劈出字的”,可看着老赵后脑勺还没彻底擦干净的泥,又想起营里士兵说的“点检被雷劈空降”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——这位点检连雷公都敢“借”力,他一个小小信使,哪敢反驳?
王彦升在旁边帮腔:“你就照点检说的传!要是太后问起,你就说连黄袍都跟着点检从泥沟里‘空降’了,这是天意!”
“对,天意。”老赵咬了口红薯,甜得眯起眼,“顺便告诉宫里的御膳房,朕回去要吃烤红薯,让他们提前备着——别跟朕整那些山珍海味,不如块热红薯实在。”
信使喏喏连声,手里的红薯都忘了啃,只觉得嘴里发苦——这趟差事,怕是要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。可看着老赵手里冒着热气的红薯,还有帐外士兵们吃红薯的欢笑声,又莫名觉得,这位爱吃红薯的点检,就算当了皇帝,也未必是坏事。
等信使揣着两块烤红薯连夜骑马往汴梁赶时,营里已经开始收拾行装。石守信、张琼他们聚在中军帐,围着改好的黄袍看——当看到内侧暗兜里露出来的“点检作天子”四个字时,张琼第一个拍了大腿:“好家伙!真有老天爷帮衬!这下谁还敢说点检不该当皇帝?”
石守信也笑:“earlier还琢磨着明儿个怎么劝进,这下省事了——天意难违!”
老赵没接话,正蹲在炉边帮老李翻红薯,闻言抬头说:“明儿个拔营慢些走,让兄弟们把红薯烤够了带着——路上冷,饿了能啃两口暖身子。”
“放心点检!”老李搓着手笑,“俺让伙房的人多支几个烤架,保证每人都能带三块热乎的!”
罗彦环凑过来,小声问:“点检,回汴梁后,守城门的韩通要是拦着咋办?那老小子认死理,说不定会带兵拦咱们。”
“韩通?”老赵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,“他要是识相,朕请他吃烤红薯;要是不识相,就让他尝尝朕的剑——不过朕猜他不敢,毕竟老天爷都站在咱们这边。”
帐里人都笑了,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底气——有老天爷绣的字,有满营的烤红薯,还有跟着老赵出生入死的兄弟,回汴梁穿黄袍,还有啥好怕的?
第二天天刚蒙蒙亮,陈桥驿的营区就飘起了烤红薯的甜香。士兵们背着行囊,怀里揣着热乎的烤红薯,排着整齐的队伍,跟着老赵的“踏雪乌骓”往汴梁方向走。风还刮着,可没人再骂冷——怀里的红薯暖着心口,手里的兵器攥得紧实,连脚步都比来时轻快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