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
第八章 (第1/2页)登基大典:御座上的红薯,比龙椅暖
正月初三的晨光,是带着红薯香来的。
天刚蒙蒙亮,汴梁城的朱雀门就热闹起来——禁军士兵们穿着浆洗干净的常服,怀里揣着热乎的烤红薯,排着整齐的队伍往皇宫走;百姓们也敢凑在路边看,手里捏着自家烤的红薯干,见了士兵就笑:“点检今儿个登基,可别忘了烤红薯!”
驿馆里,老李正围着三个烤炉转,额头上渗着汗——昨儿个老赵特意嘱咐,登基大典的红薯要烤“三层甜”:外皮焦脆,中层软糯,内里流心。他守了半宿,总算烤出两筐金灿灿的红薯,连驿馆掌柜都凑过来问:“李师傅,您这红薯烤得啥诀窍?香得整条街都闻见了!”
老赵被王彦升叫醒时,怀里还揣着那块焦红薯皮——从陈桥驿揣到现在,已经成了他的“宝贝”。刘三娘带着针线匠来给她穿黄袍,手指翻飞间,把暗兜缝得更妥帖了:“点检放心,这兜能揣三块红薯,跑起来都不掉!”
黄袍上身,明黄色的熟绢裹着身子,却不勒得慌——刘三娘按揣红薯的尺寸改的版型,松快合身。老赵摸了摸内侧的暗兜,把那块焦红薯皮塞进去,又从筐里摸出两块热乎红薯揣上:“走,登基去——别让兄弟们等急了,红薯凉了就不甜了。”
往皇宫走的路上,石守信、张琼他们早已等着,个个穿着常服,怀里鼓鼓囊囊的——不用问,都揣着红薯。见老赵过来,石守信赶紧递过块刚烤好的红薯:“点检,快尝尝!老李加了点枣泥,更甜了!”
老赵接过来咬了口,甜得眯起眼:“不错!等登基完,让老李教御膳房的人烤——以后宫里天天吃。”
一行人说说笑笑往皇宫走,路过州桥时,百姓们突然欢呼起来:“点检登基!大宋安康!”声音此起彼伏,还夹杂着“要吃烤红薯”的喊声。老赵笑着挥手,从怀里摸出块红薯扔给路边的孩童:“拿着,甜!”
孩童接住红薯,笑得露出豁牙:“谢皇帝叔叔!”
韩通跟在旁边,忍不住笑:“点检,您这皇帝,比赶集还热闹。”
“热闹才好。”老赵咬着红薯,“要是百姓见了朕就躲,那当皇帝还有啥意思?”
到了皇宫午门,范质、王溥领着百官早已等候,穿着朝服,却个个手里捧着个油纸包——不用问,都是揣着红薯来的。见老赵过来,范质上前一步:“陛下,登基大典已备好,请往紫宸殿行驾。”
“陛下”两个字,让老赵愣了愣,接着笑了:“范宰相,别叫陛下,还叫点检舒坦——走,先吃红薯,再登基。”
百官都笑了,跟着老赵往紫宸殿走——没有庄严的仪仗,没有繁琐的礼节,只有一群揣着红薯的君臣,踩着晨光往殿里去,活像去赴一场红薯宴。
紫宸殿里,御座前的铜炉上摆着个烤架,架上正烤着红薯,甜香飘满大殿。符太后牵着柴宗训站在殿侧,见老赵进来,笑着递过块红薯:“刚烤好的,尝尝?”
老赵接过来,掰了一半递给柴宗训:“宗训,吃红薯,甜。”
柴宗训接过,小口啃着,仰头问:“赵叔叔,当了皇帝,还能天天吃红薯吗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