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剑啸南宋 > 第二十七章

第二十七章

第二十七章 (第2/2页)

元军的追兵却比红薯长得还快。福州破了,泉州降了,小朝廷只能登船出海,像无根的浮萍。小赵带着薯种挤在难民船上,江风把船帆吹得猎猎响,他看见船舷边全是装薯种的布包,有百姓把薯种缝在衣襟裡,说就是跳海也要带着。陈宜中又逃了,这次是往越南跑,有人骂他没良心,小赵却盯着怀里的焦红薯皮:“良心在薯种裡,不在当官的身上。”
  
  祥兴二年的崖山,成了大宋最后的落脚处。张世杰把千艘战船连成长城,小赵和百姓们在岛上种红薯,可刚冒芽就被元军的封锁断了水源。元军堵死了海湾,烧了陆地上的房屋,宋军喝了十几天海水,一个个上吐下泻,只能靠红薯干撑着。小赵给士兵们烤红薯,焦香飘在海面上,却暖不了越来越冷的人心。有老兵摸着薯苗哭:“当年岳将军的薯田能养十万兵,如今这巴掌大的地方,连苗都养不活啊!”
  
  二月初六那天,元军发起总攻。张弘范的战船冲破了宋军的防线,火炮把海水炸得通红。小赵在船上帮着搬箭,看见陆秀夫抱着八岁的小皇帝站在龙舟上,龙袍被海风刮得乱飘。“赵先生,”陆秀夫把一枚玉玺塞给他,“这是大宋的印,你带着薯种走,能走多远走多远。”小赵摇头,把薯种塞进陆秀夫怀里:“薯种要种在土里才活,玉玺要百姓认才管用。我留下来守船!”
  
  他跑回甲板时,宋军的船已经烧起来了。火舌舔着布包裡的薯种,他赶紧掏出用油布裹紧,往海里扔——那是给渔民的信号,他早前和崖山的渔民约好,看见漂浮的薯种就捡走,种在南海的岛上。元军冲上船时,小赵摸出焦红薯皮,塞进一个小兵手里:“记住,这是太祖的薯种皮,是大宋的根!”说完,他抱着一根燃烧的桅杆,跳进了翻腾的海浪里。
  
  那天的崖门海,浮尸十万。有渔民在浪裡捡到半袋薯种,油布上沾着血,还裹着块焦红薯皮,上面“民心”二字被海水泡得模糊,却依旧能看出炭痕的纹路。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时,怀里还揣着几棵红薯苗,苗叶在海浪中漂了很远,像一面面绿色的小旗。张世杰突围后遇飓风沉船,临终前还喊着“还我薯田”,声音被浪涛吞得没了踪影。
  
  元军占领崖山后,在岛上搜烧宋人物品,却没人在意那些藏在石缝裡的薯种。有老渔民把薯种埋在自家的渔寮旁,每天偷偷浇水;有逃到海南的百姓,在荒坡上种出了第一株红薯苗;还有被元军掳走的农夫,把薯种藏在发髻裡,一路带到了北方。
  
  几年后,南海的小岛上,一个孩童拿着块焦红薯皮,问爷爷这是什么。老渔民望着海面上的归帆,声音沙哑:“这是大宋的烤红薯皮,当年有群人用性命护着它,说只要种出红薯,就还有盼头。”孩童似懂非懂地点头,把红薯皮放进兜里,跑向田裡——那裡的红薯藤爬满了山坡,在阳光下绿得发亮,甜香飘得很远,飘过崖门的海浪,飘向曾经的大宋江山。
  
  大宋亡了,可红薯还在长。那从汴梁传下来的薯种,经了战火,沉了沧海,终究在蛮荒的土地上扎了根,像那些没说出口的念想,在岁月裡悄悄发芽,等着有一天,再烤出满炉的焦香。
  
  本章结束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