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51章 意见统一
第 151章 意见统一 (第2/2页)“所以,我们要平稳过渡,有情操作。”陈朝阳早有预案,他的目光透着穿越者的洞察与务实,“核心原则:尊重个人意愿,保障合理待遇,确保地方稳定。”
他详细阐述部署:
1.由县委组织部和卫戍团政治处联合,对所有兼任地方职务的军官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。
明确告知大方针和昌平发展需要,了解其个人意愿。
2.愿意扎根地方、具备发展潜力的军官,立即办理转业手续,军籍转地方干部籍。
根据其八个月的地方工作表现、能力和专长,如管理过农业的转任农业科副科长,管过治安的转任公安局各科室,明确安排相应级别的实职岗位,待遇参照地方同级干部,并给予一定的转业安家补助。
希望回归部队、专注军事的军官:无条件支持其返回卫戍团本职岗位。
其在地方的工作经历和贡献,记入档案,作为日后晋升的重要参考。
其原兼任的地方职务,由县委组织部从地方培养的干部或新调派的干部中择优接任。
3.利用三个月时间(1949年10月-12月底)完成过渡。
期间,转业军官与新任地方干部工作重叠,做好交接。
确保每一项工作、每一个关系,尤其是与民兵组织、积分制体系的衔接都平稳落地,不留后遗症。
4.卫华同志你领导的卫戍团,要收缩防区,回归军事本位。主要职责转为:
保障昌平重要目标(工厂、仓库、交通枢纽)安全。
作为民兵训练的核心骨干和指导力量(积分制训练体系由卫戍团与县委武装部共管)。
随时准备响应上级军事调动。”
“矛盾肯定会有,”陈朝阳坦诚地看着徐卫华,“一些同志舍不得放权,一些地方同志可能觉得部队同志管得太粗放。
但这不是根本性的对立,是转型期的阵痛。
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位,公开透明,公正合理,把道理讲透,把后路安排好,绝大多数同志是能理解的。”
他拍了拍徐卫华的肩膀:“卫华啊,你的担子也很重。
既要安抚好那些选择归队的军官情绪,确保部队稳定;
又要配合好地方,做好交接期间的安保和民兵指导。
你带出来的这支卫戍团,在昌平立下了汗马功劳,它的功绩,人民不会忘记。
未来,它将以更纯粹、更精锐的姿态,继续守护这片土地。”
徐卫华深吸一口气,胸中那点残留的纠结,在陈朝阳清晰透彻的分析和充满信任的嘱托中,渐渐化开。
他挺直腰板,郑重敬礼:“是!首长!卫戍团坚决服从军管委会决定!
保证完成军政分离过渡任务,确保昌平稳如泰山!”
“好,既然咱们管委会、县委意见统一,不日开展县委扩大会议,与全县军职战士,统一思想,完成军政分离工作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