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长生之药?
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长生之药? (第1/2页)大朝会。
太极殿上,皇帝陛下半眯着眼睛,坐在帝座之上,手指时不时敲击着扶手,一言不发,如同睡虎。
而奉旨巡抚江东道的张遂,正出班站在太子面前,接受太子殿下的问询,太子殿下站在他面前,详细询问了这几年,江东道的新政情形,以及衙门赋税,以及市舶税务司的收入。
张遂胸有成竹,一一作答。
太子殿下,又当众说了一遍江东道最近三年的情况,然后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,见父亲微微点头,太子回头,看向一众大臣,咳嗽了一声,沉声道:“诸位臣工,陛下英明睿见,五年时间,江东新政,已经卓有成效。”
“既然江东道大获成功,说明陛下的新政全无问题,自明年开始,应当陆续推广到天下各道府州县。”
“各位臣工,有无意见?”
几个宰相默不作声。
宰相们不说话,其他臣工自然就没有敢说话的。
本来,一些旧学出身的官员,多半要站出来说上几句,一来表示反对,二来给自己挣个名声,但是最近几年,朝廷的风向大家都可以察觉得到。
此时,也就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了。
太子殿下满意点头,回头对皇帝低头道:“父皇,满朝文武,俱都同意新政。”
李皇帝嘴角露出笑容,开口道:“中书。”
中书令杜谦出班,低头道:“臣在。”
“中书尽快拟定章程,在各道陆续推广新政。”
杜谦低头道:“臣遵命。”
皇帝陛下看向太子,轻轻点头,太子殿下低头行礼,随即从袖子里取出文书,开口道:“中书缺相,已经数年,经陛下与中书合议,擢升刑部尚书徐坤,为门下侍中。”
中书门下尚书,在本朝已经三合一,不再细分,但是职位还是要有的,毕竟中书宰相四个字,只是个模糊的概念,并不是实际职位。
像是许相公,他便没有三省的职位,至今还是以御史大夫的身份,在政事堂参知政事。
这就是宰相兼任御史大夫。
而徐坤,不再任刑部尚书,就要给他个三省的身份。
这个身份,在前朝还有一些讲究,但是在本朝,并不影响中书的排次,理论上来说,就是以进入政事堂的先后顺序,来排定班次。
徐尚书出班,跪在地上,叩首行礼。
“臣,叩谢陛下。”
皇帝陛下抬手。
“起身罢。”
等徐尚书起身,李皇帝又给了太子一个眼神,太子殿下再一次取出文书,念道:“皇五子李凌听封。”
五皇子今天,正在太极殿里,百官们见这位皇子在场,其实已经猜到了今天要给这位皇子封爵,此时听了太子的话,已经见怪不怪。
五皇子跪在地上,毕恭毕敬,叩首行礼。
太子殿下念了一大段夸奖他的话之后,才清了清嗓子,继续说道:“敕封皇五子为相王,暂住洛阳相王府,大婚成人之后,往相州之国。”
此时,李云已经打定了主意,要谨慎封建皇子了,不过这个谨慎,仅限于其他嫔妃所出的皇子,皇五子是陆皇妃之子,而李皇帝,是真的把陆皇妃当成家里人的。
这就是所谓的子凭母贵了。
皇帝的儿子太多了,不太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,那么哪个皇子的母妃受宠,他的待遇自然不一样。
再说了,若是到了李凌这里,给封了个郡王,见到陆家姐妹,李云也会不好意思。
但是除了陆皇妃,刘皇妃以及皇后娘娘之外的其他嫔妃,李云就不会有不好意思的想法,也就是说,其余诸子如何封建。
就可以随机应变了。
五皇子跪在地上,叩首行礼:“多谢父皇。”
“多谢皇兄。”
这道封王的圣旨之后,还有一道,就是封汝阴侯陆柄,为户部侍郎的诏书,也是太子殿下一并念了。
到了这里,这场大朝会的要紧事情,就算是说完了,皇帝陛下看了一眼群臣,询问了一下有无大事,诸臣没有人回答,皇帝陛下便站了起来,伸了个懒腰。
“今天就到这里,有事情转交中书以及太子,有要紧的事情,中书还有太子,再转交给朕。”
说罢,皇帝陛下龙行虎步,负手离开。
皇帝虽然走了,但是太子还在,随着太子参政时间越来越长,如今也有了几分威严,太子殿下还在,朝臣们都还是安静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