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> 137盐碱星耕歌与故影同行

137盐碱星耕歌与故影同行

137盐碱星耕歌与故影同行 (第2/2页)

“他早就想到这里了。”王玲擦干眼泪,嘴角扬起微笑,“我们现在做的,正是他当年想做的事。”她打开“星河农书”,将慕容冷越的“梯次脱盐”模型与自己的方案融合,在备注栏里写下:“夫之构想,妻之实践;古今相融,星河共耕。”
  
  就在此时,周明兴冲冲地跑过来:“王姐,试验田的‘星稻’开始抽穗了!而且我们发现,‘红针草’吸附的盐粒,经过菌剂分解后,能转化成‘星稻’需要的微量元素,这是完美的共生系统!”
  
  王玲立刻跟着他跑到试验田。夕阳下,嫩绿的稻穗已经抽出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“红针草”的根须上结满了细小的盐晶,像一串串白色的珍珠。“这就是‘顺势而为’的力量。”她轻声道,“我们没有强行改变环境,而是让作物与环境形成了平衡。”
  
  当晚,“盐碱星”的基地举办了小型庆祝会。地外智慧们用本土的“盐果”酿出酸甜的饮品,围着试验田跳起了传统的“丰收舞”。王玲捧着饮品,站在田埂上,看着黑龙和周明与地外工程师们讨论系统优化,突然觉得无比安心——就像当年和慕容冷越、风澈在故乡的稻田里赏月一样,身边都是并肩前行的人。
  
  庆祝会进行到一半,“白盐”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:“我们在星球的北半球,发现了一处远古遗址,里面有类似良渚祭坛的石构建筑,还有刻着纹饰的陶器碎片。”
  
  第二天一早,王玲团队就跟着“白盐”赶往遗址。经过数小时的跋涉,一片隐藏在山谷中的石构建筑出现在眼前。中央的祭坛呈方形,四面刻着螺旋状的纹饰,与三星堆神树的枝干纹路、星盟“天地种植法”的轨迹完全一致;祭坛周围散落的陶器碎片上,刻着与河姆渡稻谷壳相似的编码。
  
  “这是星盟布设的‘农耕试验锚点’。”黑龙启动共振器扫描,屏幕上浮现出编码的解读结果,“百万年前,星盟曾在‘盐碱星’尝试培育耐盐作物,但因为本土文明灭绝,试验中断了。这些纹饰里,藏着当年的培育数据。”
  
  王玲蹲下身,将风澈刻的铜片贴近祭坛的纹饰。铜片突然发出淡淡的金光,与纹饰产生强烈共振,一段完整的培育方案在共振器上显现:“用本土耐盐植物与外来作物共生,通过微生物转化盐分……这和我们的方案一模一样!”
  
  “这不是巧合。”王玲站起身,望着山谷中的遗址,“星盟的锚点引导着每个文明的农耕探索,而我们能解锁这些密码,是因为站在了古人的肩膀上——是河姆渡的稻谷、良渚的陶瓷、《天工开物》的文字,还有冷越的研究,让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。”
  
  他们将遗址的编码数据带回基地,与“星河农书”的方案融合,对菌剂配方和灌溉系统做了最后的优化。此时,试验田的“星稻”已经完全成熟,金黄的稻浪在“盐碱星”的灰白大地上铺展开来,形成一道耀眼的风景线。
  
  收割那天,“盐碱星”的居民们都赶来帮忙。他们小心翼翼地割下稻穗,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喜悦。“白盐”捧着一把饱满的稻粒,递给王玲:“这是‘盐碱星’第一次收获粮食,你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希望。”
  
  王玲接过稻粒,放在手心轻轻揉搓。阳光透过稻壳的缝隙,照在她掌心的纹路里,仿佛看到了风澈小时候在稻田里奔跑的身影,看到了慕容冷越在“玄冥号”上专注研究的侧脸,看到了祖父拿着青铜犁在田埂上漫步的背影。
  
  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。”她举起手中的稻粒,对着所有人说道,“是地球的古人,是我们逝去的亲人,是所有为农耕文明努力的人,一起种出了这颗‘希望之稻’。”
  
  离开“盐碱星”的那天,基地的上空飘起了人工降雨——这是净化系统试运行的成果,雨水落在刚播种的第二茬“星稻”田里,滋润着新的生命。“白盐”带领居民们站在田埂上送行,手里挥舞着用“红针草”编织的花环:“我们会按照‘星河农书’的方案,把‘盐碱星’变成绿洲。等下次收获,一定邀请你们回来!”
  
  飞船驶离“盐碱星”轨道时,王玲收到了来自地球的通讯。林晓雨的全息影像带着兴奋的语气:“王姐,‘星际农耕学院’开设了‘古法农耕研究班’,第一批学员里有二十多个地外文明的代表,他们都在学《齐民要术》呢!还有,考古队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刻有‘玄冥号’编码的青铜碎片,距今三千多年!”
  
  王玲的心头一震。三千年前的青铜碎片,刻着未来飞船的编码——这正是锚点能量连接古今的最好证明。她看向舷窗外的星河,风澈刻的铜片在阳光下闪烁,与慕容冷越手稿上的字迹、古籍中的插图、地外文明的纹饰在她脑海中交织成网。
  
  “黑龙,你说这宇宙的本质是什么?”王玲突然问道。
  
  黑龙沉思片刻,调出“宇宙农耕智慧球”的影像:“是传承。就像‘星稻’的种子,从地球到火星,从‘嘉禾星’到‘盐碱星’,带着人类的智慧不断生长;就像这些编码,从百万年前的星盟到五千年前的良渚,再到未来的星际文明,连接着过去与未来。”
  
  王玲点头,指尖在终端上敲下“星河农书”的最新章节标题:《盐碱星耕歌:故影同行,古今共荣》。她在正文中写道:
  
  “农耕文明的传承,从来不是孤立的跋涉。古人的智慧是脚下的土壤,亲人的思念是头顶的星光,地外的探索是手中的种子。在‘盐碱星’的灰白大地上,我们种下的不仅是稻禾,更是跨越时空的对话,是文明共生的希望。当‘星稻’的稻浪翻滚,我们听到的,是古人的低语,是亲人的呼唤,是宇宙的回响——这声音告诉我们,只要传承不息,希望就永远生长。”
  
  写完,她关掉终端,靠在舷窗上闭上眼。梦境中的景象再次浮现:风澈蹲在“盐碱星”的稻田里,手里举着金黄的稻穗;慕容冷越站在飞船的驾驶舱里,朝她微笑;祖父坐在故乡的田埂上,手里的青铜犁与远处的星河连成一线。
  
  “娘,我们回家啦!”
  
  “阿玲,下一站去哪?”
  
  “丫头,好好走下去。”
  
  熟悉的呼唤在耳边响起,温暖而坚定。王玲的嘴角扬起微笑,她知道,无论下一站是哪个星球,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,这些跨越时空的身影都会陪着她,这些刻在骨子里的智慧都会指引她。
  
  飞船朝着地球的方向飞去,身后的“盐碱星”渐渐变成一颗灰白的小点,但王玲知道,那里已经种下了希望的种子,正在慢慢生根发芽。而她的旅程,还远未结束——“星河农书”的篇章还在续写,更多的星球等着“希望之稻”的降临,更多的文明等着古今智慧的碰撞。
  
  当飞船穿越虫洞,地球的蓝色光芒出现在视野中时,王玲睁开眼,握紧了手中的铜片。她仿佛看到,在地球的田埂上,在火星的农业舱里,在“嘉禾星”的稻浪中,在“盐碱星”的绿洲上,无数的身影正在耕耘——那是古人,是亲人,是朋友,是所有为文明传承努力的人。
  
  他们的身影,汇聚成了星河中最亮的光;他们的故事,书写成了“星河农书”中最动人的篇章。而王玲知道,她会带着这些光与故事,继续前行,让农耕的智慧,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,绽放出不朽的光芒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