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
第二十章 (第1/2页)花石纲与破炉烬:薯田尽毁,江山泣血
政和年间的汴梁,表面依旧繁华,正店酒旗招展,街头叫卖声不绝,可紫宸殿后的红薯田早已没了生机——田垄被踏平,改成了堆放奇石的空地,那尊烤了数十年红薯的老炉,炉底积着厚灰,连炭星都熄了。赵佶捏着那块被历代帝王暖得温润的焦红薯皮,却只盯着画案上的《芙蓉锦鸡图》,指尖在绢纸上划过,全然没听见远处传来的哭声。
“陛下,朱勔又从江南押送花石纲回京了,这次的太湖石高逾三丈,拆了三座民房才运出来。”内侍低声禀报,偷瞄着皇帝的神色。所谓“花石纲”,是以十船为一纲,专门为皇帝搜罗奇花异石的船队,这本该是皇家采办,却在蔡京、童贯等奸臣操办下,成了掠夺百姓的工具。
赵佶头也不抬,挥了挥手:“让他把石头摆在艮岳东边,配那株新移的古树正好。”他正沉迷于艮岳的营造,要把这座皇家园林打造成人间仙境,为此需耗尽天下珍奇,至于百姓如何,从不在他考量之中[__LINK_ICON]。
这话恰被赶来的老李听见,老人拄着拐杖扑到空田边,摸着被踩碎的薯种哭:“陛下!这是太祖种过的田啊!江南百姓为了躲花石纲,红薯田都荒了,您怎能还要拆房运石?”
赵佶皱起眉,嫌他聒噪:“不过些泥土庄稼,朕的艮岳才是传世之作。拖下去,别扰了朕作画。”侍卫架起老李往外走,老人怀里的红薯干撒了一地,混着尘土,再没了往日的甜香。
消息传到江南,方腊看着自家被贴了黄纸的果树,又望了望荒掉的红薯田,终于忍无可忍。他召集饥民,举起半块发霉的红薯喊:“如今赋役繁重,官吏侵渔,咱们赖以为生的薯田、竹木全被搜刮,不如反了!”一场由花石纲引发的起义,迅速席卷江南,那些被夺走家园的百姓,抱着最后的薯种,要向汴梁讨个说法。
可赵佶仍在艮岳赏石作画,只派童贯率军镇压。童贯到了江南,不问缘由便烧杀抢掠,本就荒芜的红薯田,又遭兵火焚烧,连草根都被兵士挖来充饥。有侥幸存活的百姓,捧着焦黑的薯苗北上告状,却在汴梁城门被卫兵拦住,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