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剑啸南宋 > 第二十三章

第二十三章

第二十三章 (第2/2页)

他没说的是,这些年从鄂州到浙西,沿途的农户都在偷偷传种岳家军的蜜心薯。有的把薯种藏在棉袄里逃荒,有的用仅有的杂粮换一小撮薯苗,还有的在田边立块木牌,上面刻着“岳家薯”——官府禁过几次,可薯藤越禁长得越旺,就像百姓心里的念想,压不住。
  
  这年冬天来得早,浙西下了场大雪。老赵担心薯苗受冻,带着农户们给田垄盖稻草。正忙着,远处来了队官差,打着“巡农”的旗号,却带着锹镐,像是要挖田。农户们立刻抄起农具,挡在田边:“要挖薯田,先踏过我们的身子!”
  
  领头的官差却突然翻身下马,走到老赵面前,从怀里掏出半块焦红薯干:“赵大哥,还记得鄂州军灶边的王三吗?”
  
  老赵一愣——王三是岳家军的老兵,当年跟着他一起种薯。只见那官差扯下帽子,露出额头上的疤痕:“我是王三的儿子王小石头!当年您给我爹的薯种,我们在淮西种活了,这次是偷偷来送耐寒薯苗的!”
  
  原来,秦桧死后,不少岳家军旧部趁机联络,把淮西培育的耐寒薯苗往浙西送。王小石头带来的苗,能扛住寒冬,产量还比蜜心薯高。农户们立刻围上来,七手八脚地学种新苗,雪地里的红薯田,竟冒出了点点新绿。
  
  王小石头临走时,递给老赵一张字条,是老李写的:“临安城里,有人在偷偷画岳将军像,配着红薯田。陛下老了,可薯苗还年轻。”老赵把字条塞进灶膛烧了,灰烬混着炭火,把焦红薯皮烤得更暖。
  
  开春时,浙西的红薯田连成了片,既有蜜心薯,又有耐寒薯。官府再来收薯税时,见田边全是拿着薯叉的农户,还有人举着刻着“民心”二字的焦红薯皮,竟没敢动手。有个老税吏叹着气走了:“这薯田是百姓的命根子,我们收不起。”
  
  消息传到临安,老李拄着拐杖走到岳飞墓前——虽然还没平反,但百姓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念想。他把一块烤红薯放在墓前,红薯的甜香飘过墓碑,像是在回应那句“天日昭昭”。不远处,秦桧的祠堂里冷冷清清,连香火都没人敢点。
  
  老赵在浙西的田边立了块新木牌,上面没写字,只嵌了一小块焦红薯皮。风吹过薯藤,叶子沙沙响,像是岳将军在笑,又像是百姓在唱——唱那首在浙西流传开的童谣:“奸骨朽,薯根深,伪诏暖不了,民心自生根。”
  
  这年的红薯收得格外多,农户们把多余的红薯干装成袋,偷偷送给淮西的老兵,送给逃难的流民。红薯干的甜香,顺着钱塘江飘向远方,飘到临安的宫墙外,飘到中原的土地上——那里的百姓,或许还在吃野菜,但只要薯种还在传,就总有一天能种出满田的甜。
  
  雪地里的薯苗绿得发亮,焦红薯皮在阳光下泛着光。大宋的朝堂或许还在念着议和的鬼话,但民间的红薯田,早已扎下了最深的根。
  
  本章结束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